书写绿色发展“园百家乐- 百家乐官方网站- APP下载区答卷”
2025-09-13百家乐,百家乐官方网站,百家乐APP下载,百家乐游戏平台
30多年前,苏州工业园区还是一片阡陌水乡;30多年后,这里不仅创造了三个“超万亿”的经济奇迹,还把能耗、碳排放强度压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从阡陌水乡到创新之城,园区将生态优先的基因深植发展血脉,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在园区东侧,占地728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一排排光伏板架设在污水处理池上方,阳光下的蓝色矩阵与池中水相映成辉。这里是苏州规模最大的“光伏+污水处理”项目。
每天处理三十万吨污水、上千吨餐厨垃圾和污泥,却几乎闻不到异味。秘诀在于“一物降一物”的循环链:污泥利用热电厂余热蒸汽干化后送入热电厂焚烧,干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再回到污水厂,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生物天然气,注入城市燃气管网这套“七连环”做法今年被生态环境部选为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是苏州唯一入选的区级层面案例。
近年来,园区积极探索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结合片区功能特点,前瞻性打造了苏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五个近零碳产业园,涉及商务楼宇、工业企业、物流园区等多个应用场景,由区域试点带动园区整体近零碳转型。
这样的实践,正是园区系统推进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以建设碳达峰试点园区为目标,园区成立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积极推进能耗双控工作,构建“1+1+N”政策体系。2023年,园区获评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发布了《国家碳达峰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实施方案》,提出了执行“以产控碳、以碳优产、以新降碳、全社会低碳”的方针策略。
近年来,园区加快绿色转型,探索发展新方式。2022年11月,园区搭建全国首个区域性市场化自愿减排交易服务体系苏州碳普惠服务体系,为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奠定关键基础。体系运行三年来,累计开发碳减排量超35万吨,完成碳交易超14万吨,服务企业超500家,将企业减排环境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交易规模居长三角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运营企业之一,中新绿色能源(苏州)有限公司就在碳普惠智能服务平台卖出碳资产3704吨。
园区宏观层面的近零碳绿色布局下,企业的零碳实践也是园区绿色转型的微观动力。
在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明给记者展现了一份“塑料账”:2024年减塑量超过160吨,塑胶中和率达83%,目标是2030年达成塑胶中和。
郭振明说:“以往一次性塑料包材层层叠叠,现在通过优化包装方案、减薄包装材料、包装最大化、工艺改善等途径,大大减少了塑料包材的使用。明年企业的30周年纪念日,员工将穿上统一发放的福利服,布料正是由生产环节的废弃塑料膜回收再制而成。”
在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每小时就有上万包奶盒包装从这里产出。相关负责人介绍,其生产过程中使用100%可再生电力,并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结合智慧能源平台动态预警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多维度节能降碳。从研发到采购生产再到回收,康美包将可持续理念贯穿到整个包装的全生命周期,以小包装书写大故事。
园区经发委副调研员陈霞告诉记者,目前园区超150家企业获评绿色制造体系荣誉,19家企业获评苏州市(近)零碳工厂。
为帮助企业节能降碳,园区积极梳理重点用能企业信息,建立一企一档,按照基础提升领先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开展节能诊断、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创建绿色工厂、探索打造近零碳工厂等工作,创建绿色工厂培育,对培育企业进行上门辅导。
此外,鼓励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组织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发掘企业节能潜力;设立专项引导资金提高绿色技改项目补贴比例,支持企业落实改造计划;同时积极搭建绿色发展交流平台,围绕“双碳”技术路径定期举办专题培训、供需对接、经验分享等活动,近两年已举办30余场活动,参与规模超2000人次。
园区把ESG写入发展内核,积极探索ESG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围绕ESG应用实践,园区全力打造一个创新载体、制定一套指标体系、发布一个区域发展白皮书、推出一批优秀案例、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全国ESG发展的标杆地区。
如今,园区已经建成全国首个ESG产业专业载体,吸引GRESB、中诚信、毕马威等70余家顶尖机构入驻,覆盖咨询、金融、认证等全链条业态,至今服务上市企业超600家,同时依托ESG联盟开展能力共建,构建出活力涌动的ESG创新生态;
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区域ESG白皮书《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提请立项全国首个经济开发区ESG评价通则《经济开发区环境、社会、治理(ESG)评价通则》;
率先建立区域ESG数字服务平台。全国首创的ESG数智平台如同一位“AI管家”,为企业提供“自诊断+一键出报告”服务,服务企业超200家,实现上市公司全覆盖;
建立全国首个“可持续金融信息鉴证与挂钩贷体系”,成功落地多笔可持续挂钩贷款,实现“ESG平台鉴证融资”全闭环服务。刚刚成立的ESG绿色独角兽产业基金规模达5亿元,全力支持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和全球化发展,助力打造以“ESG与培育独角兽企业”双轮驱动为鲜明特色的产业投资生态。
从一个真金白银的产业发展促进举措,到成立一个资源共享园区ESG联盟,再到一个完善产业生态的创新载体园区正全方位建设国内一流的ESG产业创新集聚区。
从污水池上的光伏,到一块塑料的循环,再到全域ESG生态,园区把“近零碳”写进了产业日常,也在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园区标准”,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更多绿色注脚。(记者 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