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 百家乐官方网站- APP下载华夏基金换帅守擂:9000亿ETF光环下的盈利掉队与核心人才出走困局
2025-10-16百家乐,百家乐官方网站,百家乐APP下载,百家乐游戏平台
“华夏基金闪电‘换帅’仍难掩尴尬:9000亿ETF托起的规模老二光环背后,利润增速垫底、明星经理集体清仓出逃。”
2025年9月30日,华夏基金官宣“换帅”。中信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邹迎光接任董事长,原董事长张佑君任职仅两年即离任;现任总经理李一梅升任副董事长并继续兼任总经理。中信系继续沿用“外派董事长+内部晋升总经理”模式,在市场看来,既保持股东控制力又能确保战略延续。
李一梅自2001年加入华夏基金,2018年推行“被动投资优先”战略,把ETF规模从665亿元做到逾9000亿元,带动公司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此次人事安排被视为在激烈竞争与人才流失压力下,平衡股东与管理层、巩固ETF赛道优势的稳定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华夏基金2025年上半年规模仍居行业第二,但“增收不增利”凸显:营业收入42.58亿元,同比增16%;净利润仅11.23亿元,同比增速仅5.78%,已被规模落后的工银瑞信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等反超。
具体而言,一方面,低费率ETF贡献逾9000亿元规模,却拉低整体利润率。对于华夏基金来说,ETF规模还需稳住,这样才能保住行业老二的位置。然而,来自外在的挑战很大,不仅有易方达基金的迎头追赶,亦有来自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等二线阵容的激烈竞争,这些基金公司ETF规模集中在2000-3700亿元区间,分割ETF市场。其中,富国基金的ETF基金规模较年初翻倍,为2683.09亿元,增速迅猛。
另一方面,主动权益规模萎缩,混合型基金从2000亿元跌至1000亿元。年内更现“清仓式”离任潮:“科技名将”周克平、“QDII老将”郑鹏及“ETF一哥”张弘弢(曾独管4556亿元)相继卸任,明星基金经理批量出走、产品业绩低迷,令华夏基金面临规模与盈利双重挤压。
国庆节前,公募基金行业老二向市场投了一颗重磅人事调整的深水炸弹。9月30日晚间,华夏基金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均发生变更。
其中,邹迎光出任华夏基金董事长,原董事长张佑君因工作需要离任;李一梅升任副董事长,目前仍兼任总经理职务。然而,总经理一职会否变化,引发市场关注,《东西财经》从华夏基金内部人士处获悉,李一梅兼任总经理一职,“目前没有变化”。
从两位新任高管的履历情况来看,邹迎光长期深耕中信系,特别是中信证券;副董事长李一梅则由华夏基金内部成长起来。
资料显示,邹迎光于2017年加入中信证券,2024年12月12日获委任中信证券执行董事。邹迎光还任中信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执行委员,兼任华夏基金党委书记。
2017年3月至2023年10月间先后任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行政负责人、执行委员、党委委员,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间先后任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委员、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委员、财务负责人。可以看出,邹迎光具有固收领域专业背景。
华夏基金成立第四年,李一梅正式加入。2001年8月,李一梅从哈佛大学毕业回国后进入华夏基金,从基层岗位做起,直到2015年5月,李一梅升任副总经理,负责市场和销售业务。2018年5月18日,李一梅正式被任命为总经理,还曾任华夏基金副总经理、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基金营销部总经理、数据中心行政负责人(兼)。
此外,李一梅亦任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兼任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
2004年末,华夏基金发行国内首只ETF产品上证50ETF,由李一梅负责销售,最后上证50ETF募集了54亿元。2018-2025年期间,在李一梅的推动下,华夏基金ETF业务规模从665亿元一路升至突破9000亿元。
再回看下华夏基金董事长及总经理人事变动历程,虽凸显了中信系通过“外派”董事长维持控制权,但在董事长的更迭之间华夏基金的人才流失严重。
2023年9月21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张佑君新任华夏基金董事长,任职日期为2023年9月20日。如此看来,张佑君任职董事长刚满两年时间,即卸任。而在张佑君之前,杨明辉担任华夏基金董事长长达十年,其任职时间从2013年11月至2023年9月。值得注意的是,杨明辉自1995年加入中信证券,先后担任执行董事、董事总经理等职务。
张佑君亦出自中信证券,1995年加入中信证券,历任中信证券交易部总经理、总经理,中信建投证券总经理、董事长,中信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等重要职务。
1998年-2012年,华夏基金初代总经理范勇宏14年时间带领华夏基金构建以主动权益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培养出王亚伟、江晖等明星基金经理。
范勇宏辞任总经理后,华夏基金迎来了超5年的动荡期。滕天鸣和汤晓东先后接任总经理一职,公司战略也进行了一定调整。其中,滕天鸣延续主动管理策略,公募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2192.20亿元增至2014年的3169.86亿元,但是行业排名却滑至第二。汤晓东因背景原因,更加侧重战略的国际化与多元化,在其推动下指数产品快速发展。
这也是华夏基金的人事动荡期,核心人才流失严重,王亚伟、江晖等人纷纷转私,创办了私募。
2018年至今,在李一梅推行的“被动投资优先”战略下,华夏基金的管理规模从2018年的不足5000亿元跃升至超过2万亿元,其中,ETF产品的最新规模已突破9000亿元。
综上,中信系通过“外派”董事长维持控制权,同时内部晋升李一梅为副董事长,平衡股东与管理层利益,确保战略延续性(ETF赛道)与业务稳定性。
华夏基金的扩张极大程度依赖低费率ETF产品,但叠加主动管理能力弱化、业务持续收缩,使得华夏基金“增收不增利”,且净利润已经被规模排名在后的多家基金公司追赶。
2025年上半年,华夏基金营业收入42.58亿元,同比增长16.05%,仅次于易方达基金的58.96亿元;净利润11.23亿元,同比增速仅5.78%。虽然华夏基金目前的管理规模位居行业第二,但是净利润不仅低于行业老大易方达基金,更是低于规模排在其后面的工银瑞信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
其中,易方达基金的净利润为18.7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3.84%;工银瑞信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的净利润分别为17.45亿元、11.94亿元、11.80亿元,同比增幅为29.64%、15.24%、43.54%。已经远远甩开华夏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华夏基金管理的ETF规模已突破9000亿元,为9035.59亿元;易方达基金紧随其后,ETF管理规模为8621.53亿元,年内新增2603.12亿元,增量规模处于领先地位。
华夏基金虽然依靠ETF产品扩大规模,但能否守住行业老二地位还要打上问号!毕竟摆在其面前的挑战不仅有行业老大易方达基金的持续追赶,还被二线基金公司争抢ETF市场。
2023年底,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的ETF规模分别为4017.85亿元、2592.04亿元,华夏基金的ETF基金规模比易方达基金的高出1425.81亿元;2024年底,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的规模分别为6581.89亿元、6018.41亿元,两者仅相差563.48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华夏基金比易方达基金仅高出414.06亿元,且易方达基金的ETF规模增速迅猛。
ETF管理规模排名第三的是华泰柏瑞基金,为5978.83亿元,接近6000亿元。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博时基金的ETF管理规模均在2000-3700亿元区间,其中,富国基金的ETF管理规模较年初翻倍,为2683.09亿元。截至三季度末,已有15家基金公司ETF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家。
华夏基金主动管理业务方面,仅仅是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023年的超2000亿元下滑至目前的1000亿元左右,几乎腰斩。这背后是华夏基金核心人才纷纷流失。
10月15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基金经理华龙卸任多只基金产品。10月15日,华夏基金关于调整华夏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基金经理的公告显示,华龙因工作需要离任,由张金志接任;华夏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也由华龙变更为张金志。
同日,华夏基金关于调整华夏创业板综合ETF发起式联接基金基金经理的公告显示,华龙卸任基金经理,张金志成为新任基金经理,任职日期为10月13日;关于调整华夏创业板综合交易型ETF基金经理的公告显示,华龙离任基金经理,由张金志接任,和孙然晔共同管理该基金产品。
目前,华龙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为229.83亿元,在管基金产品包括华夏上证科创板200ETF联接C/A、华夏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C等多只基金产品。
在今年6月,华龙也集中卸任过多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分别是华夏创新50ETF联接A、华夏创新50ETF联接C、华夏创新50ETF联接Y、华夏黄金ETF、华夏黄金ETF联接A、华夏黄金ETF联接C、华夏创业板价值ETF、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
实际上,在近期华夏基金频繁出现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的情况。今年3月,被誉为“科技名将”的周克平卸任其管理的所有基金产品。3月8日,华夏基金公告称,因个人原因,周克平于3月6日卸任华夏创新未来混合(LOF)、华夏创新视野一年持有混合A/C、华夏核心科技6个月定开混合A/C。至此,周克平无任何在管基金产品。
与此同时,这些基金产品的表现亦不佳,其中华夏创新视野一年持有混合A/C的任期回报分别为-36.41%、-37.87%,华夏创新未来混合(LOF)的任期回报为-38.73%,华夏核心科技6个月定开混合A/C的人气回报分别为1.83%、-1.31%。
其中,华夏创新未来混合(LOF)最新规模仅22.65亿元,该基金产品成立于2020年10月13日,当年12月31日,该基金产品的净资产为86.21亿元,在2021年6月30日达到93.98亿元后开启下滑态势。因此,华夏创新未来混合(LOF)的规模较最高峰已缩水超70%。
另外,今年5月,郑鹏清仓式卸任管理的多只基金产品,包括华夏全球股票美元现汇(QDII)、华夏全球股票美元现钞(QDII)、华夏全球股票(QDII)(人民币)、华夏海外聚享混合发起式(QDII- FOF)A美元现汇、华夏海外聚享混合发起式(QDII- FOF)A人民币、华夏海外聚享混合发起式(QDII- FOF)A美元现钞、华夏海外聚享混合发起式(QDII- FOF)C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海外聚享混合发起式(QDII- FOF)A美元现汇、华夏海外聚享混合发起式(QDII- FOF)A人民币、华夏海外聚享混合发起式(QDII- FOF)A美元现钞、华夏海外聚享混合发起式(QDII- FOF)C人民币等四只基金的规模仅在1-3亿元区间,而在此前管理规模更是长期低于1亿元,甚至在迷你基的区间徘徊。
早在2024年11月25日,张弘弢一次性卸任7只基金产品,后于2025年4月,其卸任了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及其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张弘弢开启卸任前夕,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张弘弢在管9只基金产品,总规模高达4555.89亿元,其一人管理的指数基金占华夏基金指数产品规模的超60%。